普宁花鼓岩遗址

普宁花鼓岩遗址

新闻来源:深圳市普宁商会 发布时间:2015/5/18 17:18:25

 花鼓岩遗址位于普宁石牌华侨农场后寮村花鼓岩山南坡,地表上分布有印纹陶片,范围约0.80万平方米。山脚路边有一处冲沟,最深处约3米,冲沟断层含陶片、石奔(石旁),文化层厚约1米。石奔(石旁)近方块状,截面梯形。陶片多泥质灰陶,硬陶约占一半,纹饰有方格纹、曲尺纹、篮纹、雷纹、夔纹以及一些组合纹等20种。遗址年代约为春秋时期。
  花鼓岩遗址是上世纪80年代普宁博物馆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其后经省、汕头地区(市)、中山大学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多次复查,获得一批遗物。采集到的遗物标本有陶器与石器,对照广东省以往出土文物,大致分为三组。
  2009年8月18日,列入揭阳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简介
  花鼓岩遗址位于普宁石牌华侨农场后寮村花鼓岩山南坡,为上世纪80年代后地表上分布有印纹陶片,范围约0.80万平方米。山脚路边有一处冲沟,最深处约3米,冲沟断层含陶片、石奔(石旁),文化层厚约1米。石奔(石旁)近方块状,截面梯形。陶片多泥质灰陶,硬陶约占一半,纹饰有方格纹、曲尺纹、篮纹、雷纹、夔纹以及一些组合纹等20种。遗址年代约为春秋时期。

环境
  花鼓岩遗存花鼓岩位于普宁市西北,距市区约23公里,距石牌镇2公里。
花鼓岩是一座高约60米的山岗,山上出露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花岗岩石块,其西、北面均较陡峻,东、南面稍平缓。文化遗物主要分布在山的东南坡,因历年开荒种植,山坡被开垦成梯级旱地,遗物多暴露地表或剖面,地层多有扰乱。

文物
  上世纪80年代,普宁博物馆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石牌区(镇)花鼓岩古文化遗存。其后经省、汕头地区(市)、中山大学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多次复查,获得一批遗物。采集到的遗物标本有陶器与石器,对照广东省以往出土文物,大致可分为三组。
第一组
  器物陶器均破粹,以泥质陶为多,夹砂陶少。泥质陶以褐陶为主,有少量灰淘。陶器纹饰有曲折纹、方格纹、长方格纹、叶脉纹、编织纹、附加堆纹、篮纹、圆圈纹、重圈纹、绳纹等,其中有重圈与篮纹组合纹。较典型的器物是罐,口沿分2型。A型标本PH:15,泥质褐陶,侈口,圆唇,沿面较宽,略坦,斜肩,肩以下残,肩饰篮纹。沿面可见多道轮制痕迹。口径24、残高5厘米。B型标本PH:14,泥质褐陶。侈口,尖圆唇,沿外鼓出,沿面内凹,稍盘,斜肩较宽,肩下残。肩饰篮纹,口沿内刻“↓↓”符号。口径13、残高6.5厘米。另有一种罐的口沿内有一个“/”符号。出土1件纺轮(PH:2),泥质褐陶,棋子形,外壁直,两面近边缘处各有一周圆圈纹,残。 
第二组
  器物陶器亦以泥质陶为多,有部分夹砂陶。纹饰有条纹、方格纹、粗格纹、梯格纹、篮纹、编织纹等。可辨器形有尊、罐、钵、器座、纺轮等。仅见残片。泥质褐陶,残存颈与肩的一部分,颈下一周凸棱,斜肩,饰条纹,施酱黑釉,釉多脱落。尊标本PH:12,夹砂灰褐陶。侈口,尖唇,宽斜沿,高领,斜肩,肩以下残。尊面,口径23,残高8厘米。罐多为泥质灰陶。侈口,圆唇,稍外翻,矮颈,斜肩较宽,素面。钵标本PH:13,泥质灰陶。敛口,圆唇,沿外呈子口状,斜弧壁,深腹,近底处残。饰方格纹。口径12、残高5厘米。器座分2型。A型标本PH:11,夹砂红陶。上端残,下端呈喇叭形,中空,足端外撇。素面。足径11、残高6.8厘米。B型标本PH:8,夹砂灰褐陶。口稍敞,壁斜近直,中空,下端残,素面。口径10、残高5厘米。纺轮1件(PH:1)。夹砂褐陶。扁棋子形,截面呈梯形。直径2.9、高0.6厘米。石器有戈、锛。戈1件。砂岩。仅残存援部的一部分。中脊有棱,两侧在不同的一面单面起刃。残长4、厚0.7厘米。锛1件(PH:6)。砂岩。残存近刃面的一部分。截面为梯形,刃面微凹,刃缘残损。残长2.6、刃面残宽5.2厘米。
第三组
  器物泥质陶占绝大多数,夹砂陶很少。泥质陶以灰陶为主,褐陶次之,内壁多有小乳点。纹饰中有相当部分为组合纹,包括有双线弦纹、方格纹、编织纹、重方格凸块纹、篦点与弦纹组合、方格与云雷组合、夔纹、夔纹与方格凸块纹组合等(图六)。夔纹中有圆角与折角两种。器形有釜、罐、瓿、钵、器盖、器座等。釜夹砂灰褐陶。侈口,圆唇,卷沿,沿面有轮制痕迹。胎较厚。饰绳纹。罐标本PH:29,泥质灰陶。火候较高。敛口,方唇,唇沿外凸,颈肩分界不明显,肩以之,内壁多有小乳点。纹饰中有相当部分为组合纹,包括有双线弦纹、方格纹、编织纹、重方格凸块纹、篦点与弦纹组合、方格与云雷组合、夔纹、夔纹与方格凸块纹组合等。

保护

  2009年8月18日,揭阳市政府揭府〔2009〕70号通知,公布“揭阳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及其保护范围”,花鼓岩遗址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