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好水知心话,夜夜工夫茶

好茶好水知心话,夜夜工夫茶

新闻来源:深圳市普宁商会 发布时间:2015/6/1 15:15:42

  在潮汕的物语食俗风情中,最能代表潮汕人文精神的,莫过于这工夫茶了。

  茶之于中国,可谓源远流长。《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可见当时已有饮茶和以茶代药的做法了。至公元805年,茶才由日本禅师传到日本;1610年,又由荷兰商人传到欧洲;尔后,茶的足迹逐渐遍及南洋群岛,遍及全世界。茶,成了一种文化,各地域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方式,如我国边疆地区的茶砖茶饼,如日本的茶道。而潮汕工夫茶,则是茶文化的极致和颠峰。

                          

 潮汕工夫茶之所以独特,就在一个“工”字上,即茶具的精致和冲茶技艺的精细。最传统的讲究是一个小泥炉,高不盈尺,面积只有碗口大,里面装上几小块木炭,煽火的必得是鹅毛扇或蒲葵扇,煮水的器皿是特制的小铜锅或小砂锅,须是长柄的,才方便提携。这是放在茶几旁的享茶器具。再看几上的风景:一个圆而矮的茶洗上,是小巧玲珑的一把冲罐,多是宜兴紫砂壶,再配上三几个小不盈寸的陶瓷杯,旁边的茶罐,要锡制或陶质的方算上乘。这些是冲工夫茶的必备物件,其无一不透着一个“精”字。而真正体现工夫茶精髓的还在泡茶技艺上。
  炉子上的水响过了,(这水,也有诸多讲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潮汕多名泉、还有韩、榕、练、凤诸江,此外,乡野山村,水井处处,其水都甘冽清甜,均为上水也),先把冲罐罐满,再把水倾在几个茶杯中,此为“热身”。
  接着是纳茶。从茶罐里倾出一小撮茶(这茶,不是绿茶,也不是红茶,而是经过半发酵的乌龙茶系,有凤凰单丛、白叶单丛,有水仙、黄金桂、一枝香等),用素纸接着,先分出条索粗的放于冲罐底,细碎的茶末居中间,上面再铺较粗茶叶,如此,便保证了茶水的畅通以及茶末的不泛起。此时,再提锅沿着冲罐内沿一周冲入开水,使冲罐口浮起泡沫,再用冲罐盖刮去这些不大卫生的浮沫,然后再把茶水尽数倾出,此谓“淋罐刮沫”。此时的茶叶已是清洁无比并舒筋展脉了。至此,一小锅水也已告罄,再添水上炉,稍待。
  第二冲水冲入茶罐后,即要烫杯。这烫杯也属一绝,非潮人所不能。几个杯盛满腔了滚烫的水,执茶者先用拇指和食指捏起一个,侧入进第二个盅的滚水里,再用中指抵着盅底,快速转了一周,这杯已是洗了一个全方位的开水澡。如此循环过去,几个茶盅便又干净又温暖地待在那里。这时,冲罐里的茶正泡到好处,只把冲罐一提,一斟,只见金黄的一线茶水轻泻而出,立即茶香四溢,幽韵袭人。

  这过程还有诸多道道。水入冲罐要高,而茶水入杯要低,雅称“高冲低洒”。高冲,是要使热力直冲罐底;低洒,是要保持茶水热度。斟茶也有讲究,不能一个满再斟一个,而要几个杯子巡回往复,此又有美名曰“关公巡城”;至最后,还要把罐底的浓汁依次滴入各杯,又曰“韩信点兵”。如此泡制出来的茶,每一盅的量、色、浓淡均无二致,工夫茶之“工”尽显其中。

                               

  第一冲茶泡好了。“食!”(“食”在潮汕通“饮”,在这里还有“请”的意思。)一声招呼,长者为先,宾朋为次,主人最后,大家各捏起一盅,举至嘴边,口未尝,鼻先闻,再一啜,但觉喉吻留香,清韵荡肠,似乎,看见了高山云雾,又好似乎,听到了山泉潺潺,真个令人神清气爽,俗念顿消。
  潮汕工夫茶是一个祥和的境界。在潮汕地区,无论深居豪宅,还是街头巷尾;也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穷乡僻壤,更遑论,春夏秋冬,总有一炉红红的火燃着,温暖着一方的亲情乡谊。在座的不论尊卑上下,男女老幼,均彬彬有礼,相敬相让。而茶是一种健康的兴奋剂,它益智、醒脑、健身、美容,它营造的是一个亲善祥和的境界,在氤氲的茶香中,人们或轻声细语,浅谈低诉;或东南西北,高谈阔论,胸中块垒,就在茶的滋润和人的交流中得到渲泄,在杯盏起落间,你会得到理解,得到认同,得到感情上的满足,有歌曰:“好茶好水知心话,夜夜工夫茶。”说得极妙。
  潮汕工夫茶是家的象征。潮人多远游,有道是有海的地方就有潮汕人,而有潮汕人的地方就会有工夫茶的一席之地。远离故土的游子,只要看见或喝上一盅工夫茶,便是回到了家,便是见到了亲人。若真的回到潮汕来了,不用酒,这浓浓酽酽香香暧暧的一杯工夫茶,早已醉倒你思乡的情怀!
  可以说,潮汕工夫茶是物质和精神完美结合的一种形式,是五千年文明古国饮食文化中精采的一笔,即使,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最原始最传统的东西如小泥炉、小铜锅之类的,大部分已被先进方便的工业产品所替代,但工夫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会消失,它同潮菜一样,是古风犹存的潮汕大地独有的家传至宝。

  有客自远方来,敬上一杯工夫茶,那苦尽甘来的滋味,那醇厚温绵的气韵,将让人久久怀想,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