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江遭污染又黑又臭 村民称脚碰到水就痒

练江遭污染又黑又臭 村民称脚碰到水就痒

新闻来源:央视新闻 发布时间:2015/6/18 11:58:19

 清水变黑水 污染引发水危机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今年4月份出台,其中对黑臭水体的治理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到2020年,我国城市黑臭水体要控制在10%以内。黑臭水体表现最直观,群众反映也最大,如果治理不好,很容易就直接影响到群众的生产生活,最近记者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在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地区,人们面临无水可喝、无水可用的尴尬境地,记者为此赶到当地进行调查。

  因为持续干旱,上游水库库容大幅下降,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一带近段时期水源紧张。玉窖村因为是供水的最末端,水压低,自来水送不进来,村民不得不在外面花高价买水吃,这天因为有了消防车送来的免费水,就出现了争先恐后抢水的场面。

                            

                                               居民争相打水

  据介绍,在铜盂镇,像玉窖村这样偏远缺水的村庄一共有4个,现在正是夏天用水的旺季,全靠消防车送水,根本就跑不过来。

  实际上,玉窖村就在练江边上,住在水边却要买水喝,这不能不说是个讽刺。

  记者在村民家里看到,由于污染很重,抽上来的井水都是黄的,根本就不能使用,而旁边的练江早已变成了黑水。村里的生活用水都是从很远的水库里引过来的。

  现在为了保证自来水能够持续供应,村民们都在自家楼顶上安装了一个储水罐,还在自来水管道上加装了加压泵。

  守着江水没水喝,这几乎是练江沿岸居民不得不面对的的生活现状。实际上,水危机并不仅仅局限于此。

  5月上旬,在铜盂镇上游的普宁市梅塘镇,溪南新村村民周俊艳家里的渔塘在一夜之间翻了塘。周俊艳介绍,由于突降暴雨,污水直接灌进了渔塘,还有半个月就要上市的1万多斤鱼全部死亡,损失总共达到了6万多元。顺着周俊艳家渔塘边上的小水沟,记者找到了造成死鱼的污水渠,看到渠水都呈暗黑色。

  村民介绍说,渠水变黑,已有十几年时间了,根本就不能使用了,现在只好想办法从另外的地方挖渠取水,但就是这样,却又面临着上游工厂排污的新的威胁。

  在揭阳普宁市和汕头潮阳区、潮南区等地,记者已经很难见到清澈的河流了,流往练江的一条条支流几乎都变成了黑色、黄色、甚至是红色这样的污染河,由于这些河水无法用来养鱼、浇地等,大片的土地现在全都荒废了。

                        

劣Ⅴ类水质持续近20年

  练江是粤东地区的第三大河,曾被当地称为母亲河,作为沿岸居民的饮用水源地。然而近20年时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练江的水质急剧下降,变成了又黑又臭的劣V类,基本丧失了它作为一条河应该具有的饮用、灌溉、航运等功能,成为全国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两岸居民也因此饱受其苦。

  在海门湾练江的入海口,记者看到江水和周围的海水都变成了黑色,稍一靠近,臭味就扑鼻而来。

  附近的渔民介绍,由于长期受到污染,海湾附近再也捞不上鱼了。要想有点收入,渔民们只能开船到十几里外的远海去捕鱼,但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活成本就大大提高了。

  顺着练江往上游走,记者看到,所有的江水都是暗黑色的,有些河段还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水葫芦。

  在潮南区的港后闸,五个水闸同时开启,正在把陈店河里的水抽进练江,记者看到,抽出来的水泛着黑色的泡沫,散发着浓重的腥臭味,让人很难靠近。

  旁边的陈店河里肮脏不堪,黑如墨汁,还漂着一层油污,上面的白色餐盒、塑料袋和水葫芦等也到处都是。

  据环保部门监测,练江干流中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八个监测因子严重超标,其中氨氮长年维持在10毫克每升,最大值达到28.5毫克每升,远远超过了1毫克每升的地表水Ⅲ类正常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平均维持在100毫克每升,最大值达到184毫克每升,大大超过20毫克每升的标准值,根据2014年的监测结果,主要污染指标比2013年呈加重趋势。

  环保部华南督查中心副主任 韩保新:练江的溶解氧接近于零 意味着鱼虾绝迹,因为没有氧气,再根据地表水V类标准,氨氮(标准)是2毫克每升,监测结果表明,最不利情况下,最高氨氮达到28.5毫克每升,超过地表水V类标准的14倍之多,是非常严重的污染状态,也是非常罕见的一种污染状态,在全国也是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在广东肯定是污染最严重的河流。

                         

 

企业偷排直排 超量污水重创练江

  练江两岸密密分布着上万家纺织、印染等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工业污染可以说是练江水质变差的一大主要原因,而记者了解到,当地政府在整治环境、打击非法排污方面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但为什么练江的水质却不见好转呢?

  潮阳区的谷饶镇有着“中国针织内衣名镇”的称号,有人初步统计过,全世界约70%的内衣都产自这里。然而与这响亮的名声极不相称的是遍地的污水。记者在这里注意到,各种颜色的污水沟随处可见,当地居民把它们戏称为“黑龙江”。

  记者和环保部华南督查中心的督查人员顺着污水沟追根溯源。在靠近新厝村的马路边,发现一根隐藏在草丛中的管道正在往河里吐着黑黑的污水。

  记者一行走进旁边的工厂查看,发现黑水正是从一个水池子里抽出去的。这个水池紧挨工厂的污水处理厂,但污水处理池里却是静悄悄地,没有一点动静。

  正在这时,工厂老板听到动静,马上赶了出来,称治污设施因为短路所以停了。

  在一家生产松紧带的印染厂,看到有人进来检查,一个年轻人迅速来到排污口附近的电闸前,一拨电源开关,就启动了外面的污水处理设备。

  在一份文字材料上,记者发现汕头市环保局今年4月16号已经发现这家工厂的污水处理设施处于闲置状态,也曾责令其停产整顿。然而一个多月来,这家工厂却并没有采取任何整改措施,污水也仍然处在直排状态。

  正准备离开,督查人员突然发现,就在刚才停止运行的污水处理池下方,竟然流出了冒着热气的红色污水。

  在另一个“内衣名镇”——潮南区陈店镇,记者和督查人员发现,一家名为永联发的印染厂有向河里偷排污水的嫌疑。

  看到督查人员出现,工厂负责人显得非常紧张。 顺着厂外的围墙边走了一段,督查人员看到河里有一股水正在往外翻。经过取样检测,这股往上翻的污水化学需氧量为390毫克每升,已经超过了排放标准的2.9倍。

  当地环保部门经过一个下午的排查,最后在围墙边挖出了向河里排污的暗管。看到无法隐瞒,工厂的环保主管人员最后只得如实交待。目前这家企业已被责令停产整顿,相关负责人已被行政拘留。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年底,汕头市潮阳区和潮南区已关停污染企业171家;揭阳市普宁市已关停142家。但是据知情人透露,在练江流域应该被关停的无证无照企业远不止这些数字。

  根据相关线索,记者来到练江源头,在揭阳普宁市白坑湖水库附近,发现一些河沟里流淌着红色、黄色、或者黑色的污水。

  据介绍,这些污水都是从附近的小造纸厂、小印染厂和小印花厂里流出来的。在这些厂子里,记者发现生产设备十分简陋,也没有任何污水处理设施,它们就这样直接流进了练江。

  在普宁市、潮阳区和潮南区的街头,记者看到,内衣、纺织、服装的广告牌琳琅满目,这里是一个个国家级的“内衣名镇”、“针织名镇”、“中国家居服装城”、“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等,然而在这光鲜的背后,却是环境生态在不断恶化。

                        

练江流域亟须综合整治

  练江污染由来以久,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省就不断进行规划,提出了许多阶段性的治理目标,然而这些目标几乎全部落空,练江流域的水污染依然严重。

  上世纪末,练江治理就被纳入了广东省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1997年,广东省环保局制订“碧水工程计划”,练江流域被列入整治目标。2001年,广东省人民政府特别制定《练江流域水质保护规划》,提出2010年前将劣V类提高到Ⅲ类水质标准。2004年,汕头市提出《汕头市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到“两年初见成效,四年控制污染,六年水质达标”。然而这些规划和目标,几乎都没有实现。

  有关专家介绍,随着全流域的经济和人口飞速发展,旧的污染没有完全解决,新的污染却不断出现,最终练江的劣五类水质仍然得不到根本改变。据介绍,练江流域的水资源缺乏,人均地表水资源仅为广东省的五分之一,但这里却集中了高耗水、高污染的印染、纺织、服装等行业,而且大多是小作坊式的低端产业,管理水平落后,治污设施缺乏、运行不正常、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目前练江流域从事纺织、印染、服装等行业的人口已经超过百万,相关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也已达到了一半以上,在这种状况下,想要实现污染产业的结构调整,谈何容易?

  有专家估算,治理练江的污染问题,预算资金可达到千亿元,如此巨大的经济负担,当地和广东省级政府都难以承受。目前练江流域内各级政府都在抓紧建设集中的工业园区,逐步淘汰污染企业,相关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和发电厂也在建设之中。

  据了解,新编制的2014年至2020年《练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即将出台,但有关人士介绍,这个整治方案也只是规定了控制污染、减缓恶臭的阶段性目标,并不能期望它能够达到一步到位,完全恢复生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