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法潮商陈克威兄弟业就异邦情系家国
新闻来源:潮人在线网
发布时间:2013/11/5 14:37:26
法国著名华人企业家陈克威,陈克光兄弟,祖籍广东普宁市军埠镇大长陇村。
陈氏兄弟先父陈仲卿先生14岁时离家漂洋过海,先在泰国打工谋生,后在老挝定居;母亲是位中国农村妇女。一家靠做小本生意过日子。
陈克威1934年生于老挝。他在老挝的一所华侨学校读完小学后,便到越南西贡“中法学堂”读中学。他是长子,下面还有10个弟妹,因不忍年迈父亲独撑全家重担,毅然于1952年辍学经商,为父母分劳,为弟妹们的成长铺路。
陈克光1952年生于老挝。他先后进中文,法文学校,读完高中课程,1971年获老挝政府奖学金到法国里昂国立实用科技学院攻读电机工程,197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当时,由于印支战乱,他的兄长陈克威已于1975年来到巴黎。兄弟二人商量后决定成立“陈氏兄弟公司”,瞄准10多万亚洲移民市场,进口批发亚洲食品和杂货。经过10余年的发展,陈氏兄弟公司已拥有五家超级市场,两间东方美食餐厅。1991年公司营业额超过7亿法郎,在法国批发及进口业“龙虎榜”中,名列第112位,被公认为法国乃至欧洲最大的华人企业。陈克光除协助兄长管理公司业务外,还出任法国潮州会馆第二副会长,为华裔同胞的利益奔走。陈氏兄弟谦恭待人,受到当地华人企业主和顾客的尊敬。
下面介绍的是陈氏兄弟业绩的片断。
一
1952年,陈克威在老挝高中肄业后,开过一爿杂货铺,既当老板,又当伙计,搬运装卸,里里外外一肩挑。他经营过木材厂。老挝中部是一片横亘国土的密林,面积达200平方公里,木材资源丰富。陈克威在密林中出没,与工人一道伐木,锯木,餐风露宿,13年间,他几乎踏遍那里的沟沟坡坡。及后,他和朋友合办拖鞋厂和味精厂。
1975年,印支战乱,陈家在老挝苦心经营的产业化为乌有,一家人四散出逃。作为印支难民的陈克威来到法国,同在这里读书的七弟陈克光会合,并选中巴黎十三区做为立足点。70年代中期,巴黎十三区已有“中国城”之称。中国商店,特别是中国餐馆已比比皆是。舒瓦伊大街是当时亚洲气氛最浓的商业街。陈克威一条街一条街地走,一个店一个店地看,边看边思考。他渐渐地得出结论:在法国,人地两生,不宜从事工业。要想站得住脚须从亚洲人的消费市场入手。陈氏兄弟俩反复商量,权衡利弊,想过种种方案:办餐馆,开洗衣店,快速冲印照片......
1976年,兄弟俩终于决定,在巴黎第十二区创建“陈氏兄弟公司”,专营亚洲货进口。
70年代后期,由于大批东南亚难民陆续涌入法国,越来越多的亚洲人聚集在巴黎十三区,“唐人街”发展十分迅速。亚洲人来到法国,带来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也带来了他们的需求。一时间,亚洲商品销售量激增,中国商店,中餐馆生意格外兴隆。
陈氏兄弟公司的食品批发生意顺应了这一迅速发展的趋势。6个月后,公司从十二区迁到与十三区一河之隔的十一区,扩大了门面。1977年,他们又在比较理想的十三区租到一处面积500平方米的办公室兼仓库。
随着业务的发展,陈氏兄弟感到需要有自己的门市部,通过直接售货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于是,陈氏兄弟又开始在十三区一条街一条街地走,一个店一个店地看,终于在益富丽大街将一家五金店和它的仓库包租了下来,总共面积2000平方米。1985年8月15日,陈氏兄弟公司百货商场在这里开张了。这是巴黎第一家专营亚洲产品的超级市场。川流不息进出商场的顾客,使陈克威颇感欣慰,几年的艰苦奋斗总算有了成果。
几经苦心经营,陈氏兄弟公司终于在1987年作为法国首家华人企业荣登“龙虎榜”,跃入法国著名大商业企业的行列,陈克威也随之跻身法国著名企业家之林。
从1987年起,陈氏兄弟公司的业务又逐年扩展,营业额以近30%的年增长率扶摇直上,年年在法国企业金榜题名。陈克威以其敏锐的商业眼光,抓住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不失时机地开拓业务。自1981年在巴黎办起第一家百货商场之后,1989年开办了第二、第三家商场。1990年,又有第四、第五家商场以及美食城餐厅和花都酒楼相继开业。
陈氏的业绩引起法国法中委员会的重视,被该委员会接纳为会员,成为与法国大中型企业家并驾齐驱的首家华商实业会员。法中委员会成员均是与中国大陆有贸易往来的著名企业家,审核会员的资格甚严,目前仅接纳了103名会员。由此可见陈氏兄弟公司不同凡响。
二
陈氏兄弟为什么能白手起家,创造出非同凡响的业绩?短短的10年,陈克威从一名普通的批发商发展成为拥有庞大资产和广泛商业网络的法国商界巨子,靠的是什么?这是值得世人探索的话题。
首先,陈氏兄弟公司的成功,在于两兄弟的亲密合作,在于传统的经营思想同现代科学管理相结合。昔日其父陈仲卿在泰国开设“昆仲和”餐馆,取其手足和睦,兄友弟恭之意。陈氏兄弟亲密合作,发扬了“昆仲和”的精神。陈克威以稳健著称,陈克光则在管理上见长。兄弟俩互补长短,配合默契。
从小经商的经验无疑为陈克威在法国的发展提供了帮助。由于亲身体验过家族生意的挫折,他于今办企业特别强调脚踏实地。华人传统的商业守则仍然受到重视,如“薄利多销”,“货真价实”等。食品一定要保持新鲜,宁可扔掉变坏的货物,绝不欺骗顾客。商品要力求齐全,正如法中委员会一位副总监对陈氏兄弟公司的赞誉:“没有一家百货公司能存那么齐全的亚洲货品,价格又是那样大众化。”
陈氏公司的管理像许多华人企业一样,重要部门都由家族人员掌管。陈克威的太太掌管出纳,他4个子女,有3个在家族公司办事,分别管理商场和人事。同时,公司也遵循知人善任的原则,任用了一批得力人才于重要岗位。
电脑化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的标志。陈克光应用自己的专长,在公司推行电脑化管理。从1987年始,公司就推行电脑化管理, 成为巴黎首家拥有电脑化销售和存点系统的亚洲货品超级市场。在电脑设备方面,公司舍得花钱,迄今已投入700万法郎。公司的资料、发票、帐目和文书,全部实现电脑化。为方便不谙法文的华人顾客,销售发票上同时印有法中两种文字。
其次,陈氏兄弟的成功,在于紧紧抓住市场的需求。其实,市场的需求也就是广大顾客的需求。陈氏兄弟的着眼点首先是大多数顾客的需求。住在陈氏兄弟公司附近的人都会发现,每天清早,陈克威总是到商场前后和货仓内外巡视一番,然后才去吃早点。这已经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不管事情繁杂,也不管晚上工作到多晚,他早晨必定准时到商场,天天如此,从不懈怠。
陈克威这种“晨早视察,风雨无改”的精神,确是他经营的成功之道。别出心裁的“香米头”就是陈克威在经过市场调查和对顾客购物需求之后推出的一种畅销货。大米本是法国多数华人和亚洲人的主食之一,需求量相当可观。但是,从泰国等地进口的圆粒和长粒大米价格高,关税重,超出一般顾客的消费水平,销量上不去。针对这种情况,陈克威决定打破常规,从泰国口进一种颗粒较碎的大米,取名“香米头”,进行试销。这种米虽然颗粒不完整,但米质并不差,而且关税低,价格便宜,试销结果深受顾客欢迎。目前,“香米头”不仅畅销法国,在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也颇有市场,销量甚大。每当谈起经营之道时,陈克威总是乐意讲这“香米头”的故事。
再次,陈氏兄弟公司的成功,还得力于遍布四大洲的家族连锁企业的合作和支持。排行第二的陈克齐,在泰国主持“世界出入口有限公司”,生产和经营泰国及东南亚食品。排行第三的陈克群,在香港任“昆仲和有限公司”董事长,经营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食品生活用品。在澳洲悉尼,有“陈氏兄弟贸易公司”。在美国洛杉矶,有“联亚食品有限公司”。这些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和澳洲的家族公司,互通信息,互相供货,促进了家族集团事业的共存与发展。
三
陈氏兄弟虽都出生于异国,却不忘故土,对祖籍家国一往情深。
把发展的眼光投向中国
陈氏兄弟公司同中国大陆的贸易和经济关系日益扩展。在陈氏公司的进货单中,数中国大陆货品种最多。从青岛啤酒,龙口粉丝,到南方米粉等大宗饮料及食品均为大陆货。他们还经过多年努力,几次派法国专家在中国青岛研究,酿造了一种适合西方人口味的新型葡萄酒“中国之夜”,销往号称“葡萄酒王国”的法国,实现了“食中国餐,饮中国酒”的夙愿。1992年6月,陈克威亲赴北京签约,邀请“东来顺”餐馆的师傅去巴黎表演涮羊肉,将东方饮食文化引到法国。不仅食品,连福建水仙花及山东菏泽牡丹都已移植到花都巴黎,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陈克光以科学家的敏锐和企业家的精明,看到了中国科技市场的巨大潜力。他说,法国在航天技术、高速公路、核电建设方面都居世界领先地位,如能把法国的尖端技术介绍到中国,必能加快中国现代化步伐。1992年10月,陈氏兄弟邀请法国突飞公司董事长一起到上海,将该公司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微电脑X光机系列产品介绍给中国,并计划在条件成熟时,进行技术转让。今年6月,他又带来一些在法国普遍采用的外消炎性药品,准备在中国推广。他还非常关心中国的航空事业,有意通过努力,将欧洲的“空中客车”大批引进中国。
组织“博士团”访华
由陈氏兄弟公司赞助并由陈克光亲自组织的法国华裔青年专家人才访华团,由12位受过高等教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华裔才俊组成,平均年龄30岁左右,专业涉及电脑管理、电子通讯、国际贸易、商业管理、酒店管理、医学、法学、教育学、时装设计等。
陈克光对发展中法关系有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他说,法中关系的良好发展对两国都有好处,然而,法国对中国的了解很不够。法国工商界要找到真正了解中国的法国人并非易事。较之法国血统的法国人学习中文之后同中国沟通,远不如法国华裔更合适。华裔虽然生活在法国,但由于血统和家庭等原因,从小就受到中国文化的薰陶。当他们亲自到中国,感受华夏文化,目睹现代经济发展之后,便会成为中法之间的“民间使者”,由他们向法国各界介绍中国,更有说服力。
基于这种见解,陈克光在组团过程中颇费了一番心思。面对30多位在法国受过高等教育,事业有成的华裔青年,经反复筛选,照顾不同专业,才选出了12位。临行前,陈氏公司董事长陈克威,董事总经理陈克光昆仲,特地举行晚宴为访华团饯行。
这批华裔青年才俊在北京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天坛等名胜,还参观了展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航天博物馆。最使华裔青年难忘的,是他们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81岁高龄的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的会见。满头银发的钱老在大厅门口同每位团员握手,使华裔青年感动不已。钱老介绍了中国经济、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欢迎华裔青年常回祖籍国走一走,做中法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
热心公益事业
陈氏兄弟公司发达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他们在法国做了许多善举,如资助印支同胞的“帆板行动”,赞助巴黎——北京汽车越野赛,捐助30万法郎支援中国1991年抗灾,等等。他们向法国羽毛球界的朋友介绍中国的羽毛球运动,因而巴黎羽毛球国际公开赛都邀请中国参加。今年3月,巴黎举行的第七届羽毛球国际比赛中,中国队28人参赛期间的费用,全部由陈氏兄弟公司赞助。
陈克光为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做了不少努力。今年5月底,他在巴黎发起成立北京2000年奥运会法国促进会,并任主席。促进会由法国政界、商界、体育文化界对华友好人士组成。副主席、秘书长及司库都由法国名人担任。陈克光说,促进会将通过法国传媒,介绍中国的体育运动形势、体育设施建设情况、承办大型运动会的能力等,让法国,欧洲及非洲法语系国家,对中国的举办能力树立信心。他还指出,2000年是21世纪的开端,这这一年举办奥运会将具有特别的意义。
陈克光在法国体育界有许多朋友,他认识法国国际奥运会委员。他在积极地向这些委员宣传中国,并鼓励他们到北京实地考察。
陈氏兄弟作为出生在海外的第二代华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十分关心,对中国如此一往情深,实令祖国同胞感动和钦佩。对此,陈克威在接受采访时谦虚地表示:“作为炎黄子孙,理应为祖籍国现代化建设尽绵薄之力。”
编者附录:
陈义平先生的佳作《业就异邦 情系家国——法国著名华人企业家陈克威 陈克光创业片断》,原载《潮商俊彦》(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4年12月),选编入本书时题目改为:旅法潮商陈克威兄弟业就异邦情系家国。由于该书出版时间较早,而十多年来陈氏兄弟公司又有巨大发展,特将其若干大事附录如下,以补缺欠。
1994 年,陈氏公司成立“陈氏兄弟国际有限公司” ,在北京位于长安街的恒基中心设立了办事处,开始对中国进行多元化的投资,已有四个项目:
1、在北京开办“陈氏传媒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欧美电视、电影在中国的播映。
2、在唐山市建立“欧联豪门啤酒有限公司”。这是陈氏兄弟国际有限公司与法国达能集团共同投资生产经营啤酒的合资企业。产品畅销,并有很高的知名度,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3、“唐山太博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这是陈氏兄弟国际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生产高科技生物产品的合资企业,产品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前景无限。
4、北京“华运唐福来运输服务有限公司”。这是陈氏兄弟国际有限公司在北京投资开发毗邻南四环路的四万平方米场地的合作公司。公司以高效、优质的服务,受到广大客户的赞扬,并享有极高的信誉。
1994 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法,在法国国宾馆单独接见了陈克威和陈克光先生。
1996 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访法,在法国国宾馆单独接见了陈克威先生和夫人。
1997 年,中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在中国驻法使馆接见陈克威先生和夫人。
1997 年,陈氏兄弟公司总经理陈克光,应法国总统希拉克的邀请,作为代表团正式成员,随同希拉克总统访华。
1997 年,陈克威和陈克光先生应邀前往香港,出席香港回归大典。
1998 年,中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访法,在法国国宾馆接见了陈克威先生。
1999 年 10 月,陈氏家族四兄弟及夫人应邀,作为贵宾前往北京,出席国庆五十周年庆典。
2000 年,陈氏兄弟公司设立优秀科学技术奖,奖腋法中科技界杰出青年。
2001 年,陈氏兄弟公司成功地主办了庆祝中国辛巳蛇年彩妆大游行。
2002 年 3 月 18 日,法国陈氏兄弟公司的总部及营运中心(位得利)商场开张。这座耗资二亿法郎,占地三万平方米,融行政,批发,仑储,门市,餐厅和宿舍区为一体的宏伟壮丽,美奂美仑的综合型大厦,屹立在巴黎第 13 区近郊斯大林格勒大道旁。大厦正中配以一个红色拱门,有点像新凯旋门。这座庞然大物在法国华人企业中是独一无二的,这是陈氏兄弟公司创业 25 年来,向人们展示其骄人的业绩;是该公司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大计的展现。可以预见,有了这座总部,陈氏兄弟公司今后的营业将会如虎添翼地迅猛发展,并带动周边地带繁荣,再创一个新华人区,这不会是太久的事。
2006年,由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发起并组织评价的首届“2006全球华人企业500强”和“2006全球华人富豪500强”的评选活动中,法国陈氏集团以86亿元的年营业收入排在第426位,陈克威、陈克光兄弟以个人资产15.8亿元排名第28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