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鹰石家族:二代五财阀

罗鹰石家族:二代五财阀

新闻来源:潮人在线 发布时间:2013/11/5 15:19:57

  香港财阀有家族式集团,罗鹰石家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20世纪90年代香港商界列入龙虎榜的鹰君集团、世纪城市集团、瑞安集团和孙福记集团均为罗鹰石家族所拥有。
  
  罗鹰石在香港房地产界打拼半个世纪,堪称“王”。他的儿子罗嘉瑞、罗康瑞、罗旭瑞和罗启瑞继承、发展了罗氏家族的事业,分别掌控上述四大集团。父子并称香港五大财阀,一代更比一代强。
  
  一
  
  罗鹰石1913年出生于普宁流沙泗竹埔村,7岁时随父亲罗功贤前往泰国,寄居在佛统府。
  
  罗功贤白手起家,经营鸡鸭禽畜、牛皮、杂货等买卖,经过数年努力,稍有所获,遂在呵叻府创办罗振顺商号,经营土产、杂货,逐步奠定事业的根基。他经过周密谋划,先后在廊央埠、素辇府、四球埠、坤敬府、南邦府和莫肯府等地创办商行,建立起罗氏商业网络。与此同时,罗功贤安排他的几位侄子分别在泰京创立罗祥发出入口行、在香港创办罗瑞兴出入口行、在星洲创设罗瑞丰商行,开始进入国际商业竞争行列。
  
  罗功贤为人厚道、急公仗义、热心公益、乐善好施,深受海内外乡亲的称颂,被誉为“一代善人”。罗功贤膝下7男4女,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1986年其长子罗鹰石为表彰先德,赞助普宁华侨医院100万港元兴建“罗功贤楼”。
  
  罗鹰石10岁时在泰国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每天放学回家还要协助店务,半工半读,学习时断时续。罗鹰石15岁时被父亲送回汕头读中学,接受中华文化的教育。2年后他又随母亲重返泰国,跟在父亲身边学习经营土产、洋杂等生意,辍学从商。“不嫌粗杂物,粗作如运动;不厌曲折情,分析头脑清;手做脚又忙,智慧绞脑汁;客至频斟酌,客去料理烦;踞地台用餐,饭菜填空腹;餐罢无休憩,忙中有忙乐;收货叠高架,出货逐件拆;装货手敏捷,搬货肩膀转……”这是日后罗鹰石对当年学做生意的艰辛情景的生动描述。
  
  经过五、六年的艰苦经营,罗氏家族在泰国的生意初见规模,并兼营布匹生意,随后又在曼谷及其他几个主要城市开设分号,往上海、日本订购布匹,运回泰国出售,生意越做越大。
  
  然而,素怀大志的罗鹰石总觉得在泰国的发展受局限,一直寻思着到香港另闯天下。1938年罗鹰石带着3万多港元汇票前往香港拓展新业。他在香港潮商的发祥地“南北行”开了一间店铺,采购布匹,然后运往泰国出售。初到香港,语言不通,罗鹰石通过翻译谈生意。创业虽然艰辛,但他觉得在香港赚钱比泰国容易,便决心常住下去,寻求新的发展。
  
  1951年罗氏家族在协议下共分家产。连“花红”在内加上本人积蓄,罗鹰石有了几十万元的创业基金。他从经营洋杂、布料等贸易做起,逐步扩展至贷款与纺织业,生意越做越红火,到1955年终于掘得了第一桶金——赚得他本人的第一个100万元。
  
  翌年,中国内地居民开始大量涌入香港。善于抓机遇的罗鹰石预见到房屋的需求必定大增,地皮紧张必将导致地价上涨。于是,他当机立断,转移经营方向,涉足房地产业,不到一年便赚取10万港元利润。丰厚的回报坚定了罗鹰石全力进军房地产业,开始了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与精力贡献给地产业的奋斗。1963年罗鹰石创办了鹰君地产有限公司,担任董事会主席。公司名“鹰君”既是夫妇名字中各取一字,又寓意“鹰中之王”。公司早期从事投资控股、物业发展、证券投资及建造业务。罗鹰石抓住时机,把公司推上市。他在日常生活中节俭成癖,在经营资本积累中也是克勤克俭,从点滴的积累成为小富,再抓紧机会投资,以小钱控大钱,在香港地产界搏击翱翔,向超级富豪的行列迈进。
  
  1972年趁股市热潮,罗鹰石把鹰君地产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1974年至1975年,他又趁香港工业复苏之机大量购入工业用地,发展中、小型厂房,适应市场需求,建筑每个单位三、四千平方英尺的工厂大厦,大受欢迎,1980年盈利逾亿元。1978年“鹰君”发新股低价收购干德道地,以后转卖“大宝”,获利175%。罗鹰石的资产迅速膨胀,一跃而成为香港超级富豪。1980年“鹰君”收购沙田酒店地皮;收购永昌盛,易名百保利,拓展酒店业务。
  
  1983年中英谈判陷入僵局,香港地产市道滑落。罗鹰石在第二儿子罗嘉瑞的协助下重整旗鼓。三年后鹰君集团再度活跃于房地产市场。罗鹰石看准尖沙咀商业区必将转移到尖东,中环商业区将随着地铁的建成扩展到湾仔。于是,他购入尖东宜价地皮,兴建多幢工业大厦和商住楼宇,建成富豪酒店、鹰君中心、金龙工业大厦等,并将富豪酒店、百利保公司等“分拆”上市。1986至1987年间,鹰君地产公司建成并出售湾仔石水渠街金胜大厦、葵涌金基工业大厦以及嘉瑜园、龙湖别墅、雅柏苑等物业单位。1987年鹰君收购孙福记建筑公司,并于1989年将之上市招股,从而构成有影响的地产集团。这一年,受北京“六四”风波影响,香港物业价格一度狂泻,港府拍卖花园道商业用地,鹰君地产公司与群雄竞逐,以最高标价27亿港元投得。这是继恒生银行和中银大厦之后中区最大的地盘,兴建智能型豪华写字楼。3年落成,鹰君集团资产增加70亿港元。罗鹰石称“这是他在港50年来最感奋的投资项目”.他的这种“逆流而上” 、“人弃我取”的做法,令当时香港很多地产商大惑不解,却为港人树立了信心。
  
  1990年鹰君与日资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联手投得港岛中区花园道最后一块“地王”,发展高层豪华商用楼宇。
  
  罗鹰石在香港房地产界打拼半个世纪,年过8旬仍不言退,每天前往鹰君中心上班,担任顾问工作。他最大的兴趣是登山,每天清晨都做晨运及打拳等健身活动,闲时喜欢吟诗作对,练习书法,晚年生活充实而愉快。
  
  二
  
  鹰君集团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遭受一次重大挫折.1981至1982年,鹰君预见尖沙咀商业区和港岛商业中心的中区均会东移向尖东区和湾仔的东区,因而大举购入尖东富豪酒店及湾仔鹰君中心地皮,不意中英谈判受挫令香港地价大跌,鹰君集团顿时陷入困境.鹰君系公司——鹰君、富豪、百利保三家亏损一共接近24亿港元。窘境还不止此,罗鹰石的三子旭瑞也于此时离家独自创业。
  
  在这危难之际,罗鹰石想起了在美国从事医疗事业的次子罗嘉瑞,当即电召他火速回香港接掌鹰君集团。罗嘉瑞临危受命,协助父亲重整旗鼓。他虽是以医从商,但自幼耳濡目染,饶有乃父风范,到香港后以大好友著称于商界,新作决策收获甚丰。他当机立断:守鹰君,徐图东山再起。当时罗鹰石的幼子罗启瑞也在鹰君集团内部任职,从此开始了兄弟2人戳力同心复兴鹰君的新局面。
  
  1984年3月,鹰君以0.9亿港元低价(账面原价4.65亿港元)忍痛将富豪连同百利保售给亚洲证券公司以减轻债务,挽救财政不再恶化,当年度亏损减至不足千万元,开始摆脱困境的旋涡。这一“壮士断臂”的重组高招既挽救了鹰君,也伏下了罗旭瑞接受改造富豪、百利保的先机,使肥水没有流过别人田。到1985年底鹰君便走出谷底。这一年鹰君成功集资2亿余港元,完成物业出售套现还债,进一步减少债负,从而使利息支付大减,加上地产市道开始复苏,楼宇租售价回升,年度经营得以扭亏为盈1700万港元,流动比率升上107%,借款与股东权益比率从1.8倍降至26%,终于脱离了危险期。翌年更是鹰君复元的一年,原来的物业发展计划陆续完成,售楼增加,租金收益也十分可观,仅鹰君中心的租项便达5000万港元,盈利增加到8000万港元,比前一年增加近4倍。至此,鹰君洗却前耻,回复活力,重新活跃于地产市场,先后投得柴湾工业用地,购入九龙湾201万平方英尺地盘和御花园第一座6成权益,以供发展。
  
  1987年是香港经济繁荣的一年,也是遭到世界性股灾突袭的一年。在10月股灾之前的9个月,股市大旺,背景则是地产、出口贸易和旅游事业的蓬勃兴旺。鹰君集团抓住机遇,大展身手,先后以12.4亿港元购入普庆戏院、伦敦戏院及宝云道、浅水湾、地利根德阁等豪宅,其大胆进取的豪举使市道人士为之心悬。但是,实践证明了罗嘉瑞慧眼过人,仅地利根德阁豪宅后来售出便给鹰君赚了9亿港元巨利。1987和1988年是1985年开始的新一轮地产周期旺市中升幅最大、升势最急的两年,楼价迭创新高。鹰君集团1987年盈利重新越亿元大关,达到1.87亿港元,比上一年增长1.28倍。当年鹰君集团又增加了大角咀中心与坚尼地海域傍物业两项投资,其中大角咀中心14层30万平方英尺大厦是首次与日资、星资(新加坡)财团合作发展的项目,也是最具规模的优质工业大厦,被誉为鹰君发展的新里程碑,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988年鹰君创业25周年,盈利进至2.85亿港元,翌年更是达到创历史的10.38亿港元。
  
  鹰君是老牌实力地产股,向以眼光敏锐著称。罗嘉瑞于1989年底以27亿港元投得的花园道地区,翌年初转眼已升值逾10亿港元。数年间,鹰君雄风重现,罗嘉瑞堪称得力。罗鹰石晚年退下来之后其房地产业由罗嘉瑞主理,1991年底鹰君市值35.52亿港元;由罗启瑞任总经理的孙福记集团市值也达15.89亿港元;整个集团市值共达51.41亿港元,列香港第19位大财团。2006年2月国际权威杂志《福布斯》公布的香港富豪排行榜,鹰君集团以10.5亿美元的资产净值列第20位。
  
  罗嘉瑞曾荣获香港政府颁发的金紫荆星章。
  
  与罗嘉瑞密切配合共谋大业的罗启瑞1959年生于香港,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81年返港协助父亲罗鹰石经营鹰君集团,对地产和建筑业务日渐熟悉,后任鹰君集团副总经理。1987年11月罗氏家族购入老牌建筑集团公司孙福记,即交由罗启瑞掌理。孙福记创立于1948年,文华酒店、太子大厦、太古大厦和香港艺术中心都是它承建的杰作,但从1985年开始孙福记的经营每况愈下。罗启瑞接手以后励精图治,孙福记迅速扭转颓势,业绩突飞猛进。一年后,盈利从百余万元攀升至3000万元,并于1989年10月成功上市,成为鹰君集团第二家上市公司。30岁的罗启瑞任孙福记集团董事局主席,是香港当时上市公司中最年轻的董事局主席。
  
  孙福记集团坚持“服务+品质+时间+成本=可靠”的经营原则,1989至1990年度共获得19项工程合约,计值21亿港元;年度盈利1.31亿港元,比前一年度增长3倍多。1990至1991年度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大幅度增长。罗启瑞执掌的孙福记集团与其兄罗康瑞的瑞安集团同以严格管理著称,两个集团承建了香港政府七成工程量。孙福记在香港政府房委会主办的1991年度地盘安全活动中获“最佳承建商”、“最佳建筑地盘”、“最整洁地盘”三大金奖。
  
  三
  
  1984年初,当鹰君遭受重创时将富豪连同百利保“子孙”两公司廉价售给亚洲证券,由亚洲证券主席韦理联同罗鹰石的三子罗旭瑞共同接下这两个烂摊子。一方面鹰君放下包袱好收旧河山;另一方面罗旭瑞也好借机自行创业,独闯天下。
  
  罗旭瑞生于1944年,曾就读于圣约瑟书院,毕业于香港大学建筑系。1979年他加入其父经营的鹰君集团,协助扩展业务与收购活动:成立富豪酒店集团,开拓酒店业务;翌年透过收购永昌盛有限公司,成立百利保投资有限公司,遂使鹰君集团拥有的上市公司增至3家。1982年富豪与百利保负债累累。1984年3月罗旭瑞脱离鹰君,接过富豪和百利保,着手重组公司,再经过一番整顿,富豪与百利保的控股关系颠倒过来,百利保成为控有富豪4成股权的母公司,而富豪不再持有百利保。翌年,百利保与富豪的财政状况改善,罗旭瑞又部署新的收购计划。
  
  作为罗旭瑞创业发祥地和集团旗舰的世纪城市是1981年上市的公司,后来出现财政困难。1985年10月罗旭瑞注资4800万港元,对世纪城市进行整顿,使之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罗旭瑞成为其持有43.3%普通股和48.4%认证股的最大股东。翌年4月世纪城市全面收购百利保,控有其98%的股权;再经过一番整顿,世纪城市控有百利保71%,而百利保控有富豪45%股权,成为“母、子、孙”三代的集团;1987年1月又收购国泰置业,改名“国泰城市”。至此,世纪城市集团羽翼渐丰。罗旭瑞自立门庭创业3年,以4家公司市值合计29.4亿港元跻身候补财阀之列。
  
  罗旭瑞以作风稳健、善于理财著称。世纪城市经过他的一番整顿,很快便发展而蔚成集团;国泰城市也只经过短短两个月的整治,股价便在市上1.2元升至2.6元,市值达2.77亿港元,前后不过3个月,股东投资增值6.5倍,崛起之速无出其右。1988年8月国泰城市掀起了新一轮的创业高潮,收购了福利国际50.3%的股权,作为集团专职海外投资经营的公司。2个月后更发起轰动海外的蛇吞象式向“大酒店”攻坚的收购战。
  
  “大酒店”全称香港上海大酒店,当时已有125年的历史,市值48亿港元,是香港老资格的著名大酒店集团,旗下的半岛酒店多次名列世界及亚洲十家酒店榜上。其集团主席是大股东香港电王嘉道理家族,是当年香港第六大财阀。以市值不到3亿港元的国泰城市居然发动收购市值48亿港元的大酒店,可谓史无前例。罗旭瑞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深有谋略、成竹在胸:多方努力争取其他股东的支持,可望成功;即使收购不成也可名噪海外,收到比其他宣传广告更好的扬名与建立新形象的效果。正是胜则有利,败也有名。事实正是如此,最后虽然收购不成,但国泰城市也从售股中赚得1500万港元,而国泰城市和罗旭瑞知名度大增的无形价值更是难以计算,其豪勇气概令人折服。
  
  世纪城市集团业务多元化而以地产及酒店业为主。1988年罗旭瑞的收购行动扩张至海外,集团在走向国际化中已迁册百慕大,先后购入并拥有加拿大多伦多酒店、美国最大独立酒店管理公司及洛杉矶物业等,所控制的海外上市公司达8家,还兼营海外与内地贸易业务。世纪城市作为集团控股母公司兼营饮食业及市场推广等业务(透过益劲食品公司及有多家分店的新世纪美食中心和负责推广业务的入端国际公司);百利保以地产业务为主并控有富豪;富豪则以酒店业为主,拥有香港3家酒店;富利国际以海外酒店投资及经营为主。罗旭瑞致力建立起一个国际性酒店集团。
  
  罗旭瑞独闯商海的第2个3年又迈上新的台阶。1990年度其集团业绩主要有:世纪城市、百利保、富利国际、国泰城市、富豪的盈利分别为1.89亿、2.46亿、0.75亿、0.44亿和2.27亿港元,共达7.81亿港元;当年首季更以66.1亿港元的市值登上了香港第10财阀的宝座。罗旭瑞也成为香港商界新一代风云人物。
  
  四
  
  在罗鹰石的9个子女中,第4子罗康瑞是最早自行创业独当一面的。他1948年生于香港,先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书院,后毕业于新南威尔斯大学建筑工程系。1971年,年方23岁的罗康瑞向父亲借贷10万元创办瑞安公司,从事建筑业。他立足于对人的重视,视员工为公司最宝贵的财富,以诚实、公平、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立身处事,以完善、质素和创新为工作守则,坚持学院派专家科学管理,从“瑞安”起步,业务向多元化发展。
  
  罗康瑞透过开设桃园酒店,于1985年发行新股集资3800万港元收购快图美有限公司及另一商业电脑公司;承建了加拿大、香港、北京、上海、西安、杭州、无锡等多家宾馆和酒店,其业务发展为地产、建筑、建材、饮食娱乐和中国内地产业5大类。罗康瑞特立独行,雄起商界,其创业和发展有4个代表性的里程碑。
  
  第一个里程碑:进军建材市场,建筑业与建材业垂直整合。瑞安草创时仅有10名员工,主要承接鹰君的建筑工程。随着业务的发展,1977年瑞安增设一混凝土公司,并经营采石矿场,自制混凝土,建筑原材料自给自足,实现业务多元化。在地产高潮中建材市场蓬勃兴旺,瑞安的业务又有新的发展,已占有混凝土市场2成左右的分额。南丫石矿供不应求,又在新界再辟新的采石场,后来还到珠海和印度尼西亚经营石矿。建材业务发展成为瑞安集团五大系列业务中重要的一系,拥有瑞安矿浆、瑞安玻璃纸皮石、材料研究化验等公司多家,并与北京合作承建最大的商用混凝土搅拌站等。
  
  第二个里程碑:从和黄集团收购海港工程有限公司,发展成庞大建筑集团。1982年海港工程公司虽然负债累累,但富有远见卓识的罗康瑞把海港工程收购之后取得其建筑商牌照,次年便从香港政府保证居屋(及廉价公屋)销售中了解到:发展商只要完成物业工程便可立即移交住户,收回投资。即使销售不畅,政府也按一定价格购回未售住宅,因而风险甚小。于是罗康瑞利用银行贷款参加竞投居屋计划,瑞安成为第一家以小资本(不足一亿元)取得大工程合约(居屋计划涉及资金以10亿港元计)的私人公司,20个月内完成6000个单元住宅,价值15亿港元,取得空前成功,获利以亿元计。承建政府工程的成就为瑞安扩大实力打下良好的基础。1988年8月瑞安集团把承建建筑系的业务分拆独立上市,命名瑞安建业公司,成为集团附属的上市公司,下设瑞安建筑、瑞安城建、瑞安土木工程、瑞安混凝土工程、瑞安工程顾问、瑞安建筑(管理)等公司多间,俨然是一个庞大的建筑集团、香港业内举足轻重的最大上市建筑集团之一。
  
  第三个里程碑:发展地产业务,盈利超过建筑系而成为瑞安集团主要利源。地产是香港发财致富的摇钱树,各行各业一有余力无不涉足地产以增加企业利源。罗康瑞的瑞安集团在建筑业务有了稳固基础具备雄厚实力之后即大举进军房地产业。他的得意之作是在1985年5月以3亿余港元购入湾仔一幅地皮兴建55.5万楼面英尺的瑞安中心大厦。两年后大厦落成账面值8.71亿港元,半年后重估已涨至13.1亿港元,到年底更有买家协议以25亿港元订购。以当初投资6亿港元计,潜在利润达19亿港元,瑞安中心的价值传遍市面。罗康瑞眼光独到,投资决策正确,在香港地产界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第四个里程碑:打造上海“新天地”,以14.5亿美元的资产净值居香港富豪榜第16位。1985年,在香港的富商巨贾纷纷向海外移民或转移资产、房地产商还不屑做内地房屋开发时,罗康瑞已经在上海开始了他在内地的第一个投资项目:斥资2300万美元与上海共青团合资建造上海城市酒店,在上海滩上初试牛刀。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内地实行住房改革,罗康瑞开始在香港频频套现,将资金调入内地。1998年中国各地取消住房分配制度。翌年,瑞安在上海的首个大型住宅项目“瑞虹新城”第一期公开发售。随后,瑞安又应市道分期售楼。当一般的地产商都把眼光盯在地皮上的时候,罗康瑞已经看到了老房子的价值,以公益性的人工湖及绿地为代价,从卢湾区区政府拿到了太平桥地区的52公顷土地,打造“新天地”,把上海最典型、最古老的街区保存下来,变为最新锐、最奢华的消费场所。“新天地”于2000年落成。当“翠湖天地”的房产很快卖光的时候,每平方米造价2万元的“新天地”房产却只租不卖,每年租金收入2亿元。罗康瑞一脸豪气地说:我们的房价是上海最高的;而把“新天地”及其周围的住宅楼、商务楼和购物中心等开发完成需8至10年时间,预算投资至少250亿元。“新天地”已经成为上海的又一个坐标、中国老城区改造的典范。
  
  2003年罗康瑞被列入胡润版中国百富榜“中国房地产影响力人物五十强”第7位;翌年入选《财富》杂志亚洲25位最具影响力商业人士。2005年4月在武汉市房地产土地交易中心,瑞安集团以33.9亿元拍得一面积为47.93万平方米的地块,创下了中国土地有形市场以来单宗土地最大可建筑面积、最高起拍价和最高成交价等多项土地使用权拍卖记录.2006年罗康瑞位列香港富豪榜第16位。
  
  罗康瑞既从商、又擅政,1985年出任香港基本法咨委会委员,参与《基本法》的起草。他曾任香港管理协会理事、土地发展公司管理局成员、香港科技大学校董、浸会学院董事,还担任香港商界论证团体89人方案小组主席。1991年罗康瑞荣任香港总商会主席,2002年11月底当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罗鹰石夫妇育有6男3女。良好的家教和严格的要求为子女的成长、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兄弟姐妹9人分别毕业于香港和国外大学,均学有所成,其中3人获博士、院士学位。罗嘉瑞、罗康瑞、罗旭瑞和罗启瑞是香港商界叱诧风云的人物,各自创出一片新天地。长子罗孔瑞主管鹰君集团中国内地房地产业务,并主持罗氏整个家族的事宜。第五子罗鹰瑞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医科大学,后进史丹福医院深造心脏科,获博士学位,悬壶济世于香港。罗鹰石的3个女儿也都各有自己的事业,并都取得骄人的业绩。
  
  罗鹰石家族一门十杰,二代人如此出色,不愧是旅港潮人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