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潮汕有一位在京城驰名的武将许高标,曾任乾隆皇帝期间的昭武都尉,嘉庆4年(1799年)被钦点为御前侍卫,并为太子旻宁(即道光帝)武术师傅;曾参加抄没贪官和珅家产的行动;又曾积极建议嘉庆皇帝禁鸦片、重视农业;道光3年(1822年)调任长沙都司,在当地改革盐政,发展农业、兴修水利、裁兵减饷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许高标籍贯是著名侨乡普宁市里湖镇竹头村,于乾隆51年丙午科(1786年)高中武进士,由于许高标父母乐善好施,该村贫苦子弟也有不少人被赞助来祠堂里学文习武,所以该村形成崇文尚武的良好风气,也出现了一批人才。
许高标考中武进士时才19岁,身材魁梧,虎背熊腰,武艺高强,主考宗师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孙士毅,兵部待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图萨布二人联合赠送上书“武魁”二个金字的大牌匾给许高标,并举荐他任御林军的武略骑尉(六品封阶)。由于在保卫皇宫他尽忠职守,不几年功夫晋升为昭武都尉,(四品封阶)兼御林军步兵统领。
嘉庆帝在抄没和珅财产、清除和党后,设宴招待文武功臣,许高标也在其中。他见许气宇轩昂,有意招为贴身侍卫,为此专召在校场表演武艺,许高标轻舞120斤重大刀如游龙快疾,使用一丈长木棍一刺呼呼有声;特别是当阿林保先后将十几把飞刀掷向许时,飞到上面的他用大刀挡住,飞到下面的,他左一脚将飞刀踢开,右一脚又将飞刀踢走,嘉庆帝对许高标飞脚踢刀功夫大为赞识,赏给匾额一块,上书“飞星踢斗”表彰,并钦点为御前侍卫(三品)。
许高标当上御前侍卫后,日夜在嘉庆帝左右,因为年龄相近,所以说话十分投机。他曾在嘉庆帝面前谈及吸食鸦片的害处。此后连续重申禁令,制定查禁鸦片烟章程,但于由积重难返,均无大效,但他关于禁鸦片烟的言论对道光朝却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光3年(1822年),年己55岁的许高标从御前侍卫职位奉调湖南担任长沙都司。任职期间,他勤政爱民,做了不少利民之举,参与改革盐政,实行减课额、平场价、去坝费、裁浮费、行盐票等;到各州县巡查防务时,不讲排场,回乡省亲也轻车简从;积极发动长沙人兴修水利,发展农桑。他死后,长沙人民还修建庙宇纪念他。许高标于道光23年5月6日辰时在长沙逝世,享年75岁。在他晚年(1839年)期间,大力支持和宣传禁烟运动,赞扬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英雄行为。许高标在京城和湖南做官期间,共回乡三次,第三次回乡省亲是道光7年(1826年),轻车简从,只带随身二侍从及家眷回家祭祖。在家乡期间,他大力鼓励家乡村民兴修水利,神树脚前的沟渠就是那个时期开通的,他还鼓励村民开山种果,在竹头村佘仔、鸟梨园、螺山等山坡上种植橄榄树、鸟梨树、潮州柑。
许高标及其父许子苑等人当年有关文物至今仍在的有:竹头新寨许氏宗祠大门前大埕留有当年石制的旗杆夹一副;许高标第六代孙存有清朝圣旨架一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