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创墟趣谈 墟设流沙沙积玉

流沙创墟趣谈 墟设流沙沙积玉

新闻来源:今日潮汕网 发布时间:2014/5/16 15:55:40

    流沙镇是现在普宁市政府的所在地,是普宁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流沙镇,原是一片荒凉之地,它四面大山环抱,由于山洪冲刷,大量流沙堆积汇集于此,而成了一片沙滩地,故名“流沙”。
 
  明清之季,开始有人利用这片平坦而柔软的沙地,搭竹木夹草之棚,卖些凉水、点心之类,方便过往行人歇息、充饥。后来便有人从山里挑些山货、土特产与周围的农副产品在此交易。渐聚渐多,便有远处城镇商贩,来此卖些日常生活用品,后来形成“露水墟集”。
 
  由于有生意可做,便有人在此搭建简便的土木结构铺屋,铺户在此居住,买卖货物,墟集形成。墟场本是无主荒滩,由周边乡里共同使用。后来大村人多势大,便归少数大村所有。当年以新坛、白沙陇、南园等为大村。他们在墟场中建屋出租,或自己做生意,故而墟场渐渐为三村所控。
 
  墟集既成规模,便正式命名,因地是流沙积聚而成。平常都称“流沙”,故沿袭原名为墟名。并规定墟期为农历每旬三、六、九日,还决定开市将举行隆重仪式:要拜神、做戏、请客,还要在新建的流沙墟门上,贴红对联。新坛、白沙陇二村文人较多,便由二村各出一联,一方面表示开市大吉,一方面也比赛二村人才。商定后抽签,新坛村负责出上联,白沙陇负责出下联。对联将于戏班开锣前贴出。
 
  新坛村人负责上联,比较主动,经几个文人商量后,便在墟门上贴出,联云:“墟设流沙沙积玉”。
 
  上联出得好,既浅白易懂,也有深义,“沙积玉”是形容在此做生意 ,能发财致富,暗合生意人心愿。这时,前来参加庆典、买卖、看戏、逛墟场的人很多,都被该上联吸引住,无不拍手叫好,并称赞新坛村有人才。
 
  这时,白沙陇村的人开始心焦起来,因为他们左等右等,眼看戏班就要开锣了,他们村的下联还没贴出来。如果戏锣一响,便彻底输了,白沙陇人就太丢脸了,今后在墟场上怎么抬得起头来!
 
  负责写下联的白沙陇人秦君寿还在研墨沉思,而绅耆父老又在旁催促,正是心急如焚。忽听外面有人嚷道:“快来去看戏了,做的是《仙姬送子》。”秦君寿一听,灵感一现,立即挥毫写下“戏做董永永万年”。墨迹未干,便被人扶起贴于墟门右边。
 
  此下联对得干整,也浅白易懂,即景而生,还承接上联,又博得围观者阵阵喝彩声。
 
  下联刚好贴上,吉时已正,戏班开锣了,并不误时刻。这段流沙创墟对联比赛的事,便在普宁、揭阳一带流传开来。(林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