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岩古寺历史考略 史料拾掇

南岩古寺历史考略 史料拾掇

新闻来源:深圳市普宁商会 发布时间:2014/5/16 15:59:06

    南岩古寺历史悠久,众所周知,然而,究竟始于何时,却未有详明的考证.现将有关史料拾掇如下:

    历来古寺周边村落代代相传,均言古寺历史远溯于商朝,原名”青牛洞”至唐朝时香火已经十分旺盛..2005年8、9月间工程队挖掘大雄宝殿地基时,陆续挖出八九截石柱。有关专家考其造型,断定为唐朝物品,并猜测石柱折断、深埋土中的原因为地震造成。从石柱的大小,可以判断唐时古寺已经颇具规模。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明朝初年即有章日慎与唐伯元二人创修古寺。其时古寺有“南岩”、“青牛洞”二名并称。

    章日慎(字汝淑,又字少峰,揭阳人),隆庆元年(1567)任云南曲靖通判,与唐伯元友好,创修南岩古寺的具体时间不详。章日慎有诗《题青牛洞壁·六首》传世。诗中有“古瀛文物从今盛”、“月台风榭此时兴”等句子,可知当年的创修工程有一定建树,对原有的建   筑进行了翻新,并妥善安置,保管寺种的文物史料。

    稍后的徐一唯(字宗会,号心溪,湖北蕲水人,万里九年进士,十八年任潮州知府),有《题青牛洞壁·二首》传世。诗中有“银山玉洞天生穴,美警良辰寿作朋”、“休谈岩穴非皋比,定得青山道益尊”等句,足证妙然天成的青牛洞至此犹存。只是后来不知何时,洞天福地竟毁于历史沧桑。

    其后,明天启元年(1621)普宁知县文云彩与物我顶(一称大顶)大师募建南岩古寺。古寺自此几经兴废,历三百八十余年至于当代。其时古寺大门匾额便为“南岩古寺”,可见,在明朝天启年间的人看来,寺院的历史已经非常渺远了,须冠以“古”字了,表难以考证之意。

    明朝崇祯年间,普宁籍官员林铭球曾扩建寺院前座。此人为崇祯戊辰年进士,官至大理寺右副,有《游南岩》诗传世。

    明末清初的名贤罗万杰(字贞卿,号庸庵,揭阳人,崇祯甲戌年进士,历官吏部员外郎)曾到古寺游玩,赞叹有加。以为“不可无斯游”。清康熙年间,著名学者惠士奇(江苏吴县人,进士出身,官至侍读学者,“吴中学派”创始人之一)曾隐居古寺,并设馆办学,培养人才。这些名人行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清时南岩古寺已声名远播。

    1961年,古寺被普宁政府定为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县政府颁发了文物保护单位石刻牌匾,确定寺院四周保护范围。2004年初,社会有识之士、善男信女发起组建南岩古寺筹建委员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修建南岩古寺系列文化景区。

    2004年7月中旬,古寺右侧聚宝池挖成,筹委会计划到溶江运河泥来栽种莲花,不料数日之间,一池清水竟然长满五彩睡莲,此事一时轰动。而根据莲种可历久不败的道理,自可断定“自发”莲花应是古莲种,遇缘而生。 2005年10月6日,建筑队于大雄宝殿地基中,挖出重81斤,数量7300多枚的古钱,这批古钱所属年代自汗至元,历经十代,种类异常丰富,足证古寺往昔繁盛风光。

    众多物事,加深人们对古寺历史的了解。然而,古寺于唐朝之前状况如何,历来仅有民间传说。2004年11月7日,五台山释妙空法师运用神通观察,断定古寺前身肇于商朝,距今已有3650多年的历史。法师断言其时印度佛教尚未传入东土,先民于古寺所在礼拜燃灯古佛,而非后世的释迦牟尼佛。此说与民间传说相吻合。

    法师玄谈,常人难解,现录之存世,古寺历史沿革,有赖于更多的实物文据,愿各界有识之士参与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