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潮汕旅游的景点看其发展

从潮汕旅游的景点看其发展

新闻来源:杜一欢、洪伟煜 发布时间:2015/4/28 11:55:50

  潮汕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背山襟海,美丽富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南国问户”、“南海明珠”之誉。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有余。潮汕从区域上分为3 个地级市:汕头市、潮州市和揭阳市,都是著名侨乡。汕头市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全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潮州市素有“岭东首邑”之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沿海开放旅游城市;揭阳市也是粤东主邑,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来是粤东、赣南及闽西等地物资集散地。
  潮汕旅游景点中有很多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性而耐人寻味的故事。其中有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远离今天的显示生活而被淘汰消失。潮汕的各个旅游景点是潮汕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潮汕旅游的精品,潮人先辈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长时间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如潮州外八景:明代官宦、墨客、诗人畅游潮州后已留下咏颂山水景观的潮州八景:龙潭落照(今湘桥区花园村五龙潭),凤山秋菊(今潮安归湖彩凤岭下),笔峰晚凉(今笔架山下),金山朝旭(今金山顶),凤栖木棉(今意溪凤栖山别峰寺),韩亭秋月(今韩文公祠前后),西湖梅风(今西湖处女泉边),文峰飞翠(今桑浦山玉简峰)。到了清代又形成了流传至今的潮州八景:湘桥春涨,是吟咏始建于宋代我国著名的首座启闭式石桥——湘子桥的景色;韩祠橡木,是咏颂现存历史久远、保存完整的唐代韩愈治潮功绩的韩祠景观;凤凰时雨,是吟咏建于明、现重新修建的凤凰台景区那迷人的景色;北阁佛灯,是吟唱始建于宋、著于明,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掌故于一体且精巧秀逸的北阁景区;西湖渔筏,是吟唱始于唐、著于宋、盛于明、芜于清,如今山青水碧的西湖景色;龙湫宝塔,是追忆昔日北阁下、“塔院维舟”的龙漱塔,现移情寄物于凤凰塔之景物;鳄渡秋风,是唱颂唐韩愈在此祭鳄及与意溪遥对古渡口的景观;金山古松,是吟颂抗元英雄马发墓上“马丘松翠” 的景致。这些景物乃是潮之旅必须游览的人文景观。我们现时可以游目畅怀的胜景是清代传颂至今的“潮州八景”,那么,为何清“八景”能逐渐替代了明“八景”而流传久远呢?游人未必能道出个中的缘由来。
  现在的潮州八景地处古府城郭之外,故称潮州外八景,府城位于韩江中下游,金山峙其北,笔架山列其东,葫芦山卧其西,韩水绕郭南流,自然构成一幅“三山一水护城郭” 的山水走势图。八景除“西湖渔筏” 外均在韩江之滨。这与潮州城的山川形胜及风水格局有关,如古民谣日:“潮州似文公,头枕成林峰。左手抚笔架,右手托葫芦。脚踢魁星斗,北(腹)有凤来含仪。葬着肚脐地,代代出王侯。”也就是说,潮州八景是悠久历史文化积淀与山水交融的景物,留有潮州的官宦贤人旅境履痕,以及儒、道、释相映交辉的遗风。这些以人文与山水自然成天趣的景观,顺应了“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
  潮汕三市山水相连,文化相同。有自己的潮州方言、潮州戏剧、潮州音乐、潮州菜系、潮汕工夫茶、潮汕工艺品、潮汕民俗和潮汕人文心态八大特色。  改革开放二十年后的潮汕,自然文化遗产、经济环境、城市形象、社会秩序、市民行为日趋优化,观光、娱乐、商务、公务、购物、文化、信息等旅游功能较为配套,成为很好的旅游城市。
  大力开发潮汕旅游事业,有利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潮汕的人文精神、传统文化,带动潮汕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提高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