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树大分叉,仔大分家。”一家之中,兄弟长大成家后,家中人口渐多,假中华收支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逐渐由儿子替代。为了刺激兄弟的勤劳,分家是必然趋势。正如俗话说:“分家胜过修风水。”
分家首先必须请的是母舅,母舅敢于斩钉截铁,外甥有越理或争执不下,母舅敢“批洗”。其次是请几个房亲,父母也占主持地位。旧时分家,长孙要抽出“香丁田”,现在是扣留实物。俗话说:“大孙当尾仔。”虽说长孙要捧香炉碗,而且往后族中各项祭祀以及与亲戚交往,要由长房行头负责。兄弟中若有未成亲的,要扣留与娶老婆同等价值的现金或实物,叫留(左女右么)本。房屋分配一般是左房间、右房间、左厝手、右厝手,兄弟从大到小按房分配。尾仔往往分到较差房屋。俗话说:“尾仔弟,住厝耳。”现在也由抽签决定的,比较公平、公正。房屋分配后,其他杂物议定分配。细小的由父母逐一分配。方案议妥后,立下家书,兄弟、母舅以及签证人都要签名。还要购置饭钵、饭匙、盘碗等厨具,兄弟每人一套。择一吉日各起炉灶。是日兄弟共围一桌,对着一大钵饭,由父母或房亲从小到大替儿子添饭,叫“分饭”,意思是越添越大。
从分家之日算起十二天,各房主妇要往娘家探亲,叫“走十二日”。娘家应备办水桶、锅、钵等厨具,由阿舅带来相贺。有些地方娘家还要送来韭菜、鲫鱼,韭与久同音,取它常割常发,长长久久。鲫与织同音,取其勤于耕织,编织美好前程。潮人认为走十二日越早越好,越先发财。所以女儿到娘家,有的天还没亮,娘家还未开门,只好在门外苦等。若遇严冬,还得忍受刺骨寒风的煎熬。
分家之后,父母的赡养,有的轮流到兄弟各家吃饭,叫“食伙头”,食伙头也是从小到大轮流,意思是越食越大,也有自己起炉灶由兄弟逐月派钱给父母,或长期在某个儿子吃饭,其他兄弟摊派生活费。现实中采用食伙头居多。因为这样父母对各房子孙亲和力强,父母有大事小事,子孙们都知道。而且采用后种办法,有的儿子经济能力有限,派钱往往空有其名。
未出嫁姐妹,一般与父母共同生活。
事实上也不乏有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但他们是公家供应饭、咸菜、菜脯、青菜。各房自己料理私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