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农信联社:特色信贷助特色产业“登高”

普宁农信联社:特色信贷助特色产业“登高”

新闻来源:深圳市普宁商会 发布时间:2015/6/18 11:41:50

    “从一个小型青梅加工工厂,逐步发展成为拥有自己品牌的龙头企业,公司的成长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也得益于普宁农信联社的帮助。”普宁市东昱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陈常涛说,“正是有了普宁农信联社为服务当地青梅产业发展,适时推出一系列惠及企业和梅农的有力举措,我们才能够把企业做大做强。”

  普宁农信联社以特色信贷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为青梅种植户和青梅企业量身打造的“金梅贷”特色信贷产品,有力地带动了普宁青梅产业发展壮大。作为本土农村金融机构,该社一直把支农惠民作为工作重点,特别是近年来,该社瞄准了涉农经济的个体户、企业等实体群体,以“惠农支小”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切入点,努力为农村市场注入活力,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据统计,去年,普宁农信联社投放的涉农贷款余额达111亿元,年增长率达23.53%,占了全社贷款总额的94%。

  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助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普宁市是我国著名的青梅之乡,青梅产业作为当地特色农业,从种植、到收购、再到加工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为促进青梅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普宁农信联社根据青梅市场形势和产业融资需求,因地制宜打造青梅产业服务项目,为青梅种植户量身打造“金梅贷”惠农信贷产品,创新“农信社+行业协会/村民委员会+农户”的担保模式,突出“简化手续和优惠利率”两大产品优势,有力帮助梅农解决青梅种植前期资金问题。仅去年一年,该社累计投入青梅贷款就达2.18亿元。此外,该社还主动向人行申请借入支农再贷款专项资金2亿元,进一步加大对从事青梅收购、深加工龙头企业的资金支持。

  “我们企业一直秉承‘用良心做良食’的宗旨,从生产源头的青梅种植到青梅收购都要严格把关。由于青梅种植户众多、收购量大,企业收购成本较高,每到收梅季节,农信社都会派专人来调研,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结合实际情况为我们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低息贷款,确保企业有足够的周转资金能够顺利进行青梅收购工作。”陈常涛说。

  普宁市志达食品有限公司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普宁农信联社的大力支持,是该社一次又一次帮助企业破解了融资难题。该公司董事长温志坚表示,目前制约企业的发展瓶颈主要是技术研发资金缺口较大,为此,普宁农信联社给企业提供了一定额度的低息贷款,并为企业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

  与此同时,普宁农信联社结合当地农产业的特点,专门推出“柑富贷”、“绿色园林贷”等金融产品,扎实做好农民合作社“政银保”贷款业务,并针对县域电商行业的购销资金需求推出“电商贷”。

  推进“信用村”建设,促进金融支农

  “信用村”的创建是完善农村信用信息征集和建立农村信用评价机制的一种创新尝试,是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和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促进金融支农的一项重要举措。

  针对普宁市高埔镇盛产青梅的实际情况,该社抓住我市发展农业“一镇一品”的契机,与高埔镇龙堀村签订创建“信用村”意向,全力推进龙堀村“信用村”创建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各级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龙堀村于去年10月顺利通过人行揭阳市中心支行的验收,被授予“信用村”称号,成为我市第一个“信用村”,这对解决当地农民贷款难题、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起到积极作用。目前,该村有318户人家完成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普宁农信联社高埔信用社客户经理郑伟墩说:“对于评定为信用村的,我们将适当加大对该村的信贷投放力度,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信用所带来的实惠。”

  普宁农信联社副主任方敏在谈到下一步工作时表示,该社将一如既往抓好抓实“惠农支小”工作,使信贷工作扎根农村。一方面,将切实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力争今年支农贷款在新增贷款中不低于90%;另一方面,积极向人行申请支农再贷款专项资金,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他说,将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更好服务农副产品、绿色环保、重点民生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青梅产业文化品牌塑造上给予更多支持。通过开展进村入企、上门服务、“一对一”金融宣传等人性化服务,拓宽普惠金融线上线下渠道,推广“银行+企业+小微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发挥金融服务站、助农取款点等便民服务设施辐射优势,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