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入伏,最热的日子来了

今天入伏,最热的日子来了

新闻来源:深圳市普宁商会 发布时间:2015/7/13 15:01:03

  今天入伏,接下来便进入“高温、高湿、高热”的三伏天了。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3日入伏,到8月21日出伏,共40天。伏天一来,就给市民一个“下马威”,市气象专家指出,未来3天,全市以晴热天气为主,最高温可达35℃。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个阶段,记者走访发现,近年来,随着“治未病”、“冬病夏治”理念的不断加强,贴三伏天灸的市民越来越多。而在养生方面,医生提醒,三伏天的饮食以适当多食酸甘的食物为宜,多食新鲜蔬果,少吃辛辣温燥食物。 

 天气:晴热模式“烤”验人 

 又讯 “前几天的清爽是过客,炎热才是夏天的本色。”昨天,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随着“莲花”的远离,10日以来,我市各地迅速转晴热天气,市区、揭西、普宁又出现了高温天气,恢复了夏天炎热的本色。 

 连续3天来我市火辣辣的天气让不少市民直呼像“烤炉”。今天是三伏天的第一天,我市最高气温35℃,市气象台预计13~15日我市继续维持晴间多云天气,日最高气温在34~35℃之间,白天阳光强烈,紫外线强,天气总趋势晴热,市民应注意防晒防暑。 

 市气象专家提醒,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极容易发生中暑。天气总趋势是逐渐从干热到闷热,从“烤箱”变“蒸笼”,市民要注意避暑,高温下作业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记者 何小妍 通讯员 林巧美) 

 治病:三伏灸敷贴正当时 

 又讯 三伏天贴三伏灸是中医“冬病夏治”的好时机。据市中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吴晓庆介绍,近年来,接受“敷贴”治疗的人数逐年上升,其中有许多中青年人的身影。“究其原因,不少年青人因为长期伏案工作又缺乏锻炼,身体陷入亚健康‘泥潭’,加上长期处于空调封闭、干燥环境下,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颈椎病、腰椎病等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而三伏灸能起到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作用,所以这两年来接受‘敷贴’的青年人日益增多。” 

 不过,贴初伏灸并不是三伏天灸治疗的开始,记者走访市区部分医院获悉,为了更好地增强和巩固疗效,早在7月3日,已有不少市民进行了三伏天灸伏前贴的治疗,他们在今天将进行第二贴——贴初伏灸治疗。吴晓庆告诉记者,作为广受好评的传统中医疗法,“三伏灸”主要适用于两类疾病:一是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得的感冒;一类是跟虚寒体质有关的疾病,如虚寒胃痛、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关节痛、虚寒头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及其他疾病。 

 不过,吴医生提醒道,“不少人认为‘三伏灸’什么病都能治,其实不是。”据了解,做“三伏灸”之前,医生都会先询问病史,体质辩证,诊断是否适合。如果是高热、心肺功能障碍、糖尿病症状严重、对敷贴药物极度敏感的人群及孕妇者,或阴虚火旺体质的人,都不适合“三伏灸”治疗。 (记者 郑乔慧) 

 饮食:多食蔬果常饮温茶 

 又讯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个阶段,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疾病的高发。那么,我们该如何调节身体、增强体质呢?市中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吴晓庆提醒,夏季养生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食补”。其中,“多酸多甘、补气去火、多果蔬”又成为夏季食补的重要原则。 

 吴医生表示,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吃冰冻冷饮,导致寒湿之邪侵入人体,寒湿困脾,致脾气受损,运化失常,引起脾胃升降失和,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腹痛泄泻等。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 

 在烹调方面,凉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营养;再辅以适量的醋、酱、葱、姜、蒜和芥末,可促进食欲和消化外,还抑菌、降脂、调血压。西瓜、苦瓜、冬瓜、黄瓜、丝瓜、番茄等瓜茄类果蔬有利尿补水的作用,是首选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饮食还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尤其是如野菜、桃子、西瓜等时令的夏季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 

 此外,夏天大量流汗会引起盐分大量流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离子储备量减少,从而影响胃液中盐酸的生成,不利于铁和钙的吸收,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补水汤茶饮料是个不错选择。汤类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钠、钾、镁等有机盐,而茶水可生津提神,减轻疲劳。不过,这些汤茶热着喝才最能起到解暑的功效,因为温热的茶饮能通过舒张汗腺将体表温度降低1~2℃,消暑效果远优于冷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