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哥”这个方言词指的是一见女人便顾盼爱慕的轻挑男子。在明代潮州戏文《金钗记》中就有“宋金为人太风梭(骚),说话甚痴欲 (哥)”的台词,可见“痴哥”这词在明代的潮汕方言中已经产生。
民间又有形容小孩子常咧腮而笑者的“咧痴哥、咧腮哥”。这里的 “咧痴”应是咧腮。腮字在潮汕口语中音读与“痴”相同,如腮颊叫做 “痴鼓”,鱼腮叫“鱼痴”。
原来潮汕民间就有把民间传说中的刘海叫做“咧痴(腮)哥”。常听乡间有句童谣“咧痴(腮)哥,钓蟾蜍。”这正是出自刘海戏金蟾的故事。又戏曲舞台上有一种童帽叫“刘海帽”,民间多仿制作为民俗童帽,并称为“咧腮哥帽”。
“咧腮哥”本是一个逗人喜爱的少年儿童形象,后来经过演绎递变而省略为“痴哥”,词意也转指好色的男子。这里头递变的条件因素主要就在于“腮”与“痴”同音。
